学会刊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会刊物>>学会简讯
2019第3期  总第68期  2019年09月28日
发表时间:2019-09-30 阅读次数:1729次
上海市水利学会简讯
 
上海市水利学会编                2019年第3期 (总第68期)         2019年09月28日  
 
 

上海城市与交通科学学会联盟学术沙龙及技术考察圆满完成


     由上海城市与交通科学学会联盟组织,“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中的水环境优化学术沙龙”暨三峡工程技术考察活动,2019年9月19日至21日在湖北宜昌举行,来自上海市水利学会、航空学会、航海学会、交通工程学会、公路学会、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科学研究会等学会联盟成员单位的代表,以及三峡工程指挥部的专家应邀出席。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即三峡水电站,位于三峡最东面的西陵峡段,即湖北宜昌市的三斗坪镇,下距葛洲坝水利枢纽40公里。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三峡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大坝全长2335米,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为世界第一,也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发挥着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调水及其他诸多区域性水利功效。

     此次活动得到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集团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工程对我国水利布局、水能利用、水害防治、水电增能、水道航运、水量调节、水利灌溉,以及整个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回答了与会专家学者关于三峡工程以及长江中上游其他水利枢纽建设的诸多技术问题,还就长江水利枢纽对改善长江乃至全国诸多水系水利功能、优化水生态环境,开展了深入探讨。据专家介绍,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不仅在电力方面改善了华东、华北的缺电窘境,在防洪方面使中游荆江段达到了百年一遇,在航运方面使万吨船队直达重庆并大大降低运输成本,而且,江豚等珍惜动物在适应新的生存环境的同时,繁衍速度和总量远远超越大坝建成前的水平。同时,三峡工程的建设,使中国水利人在水利建设水平跟跑、并跑世界的同时,不少领域已经领跑世界,其中,世界十大水利枢纽有六大已经和将在中国建成,单机水力发电机最大的超临界100万千瓦机组已由中国首造,1.5万吨级的世界最大升船机在三峡坝区诞生。

     沙龙举办期间,与会人员在三峡展览馆观看了三峡工程建设运行记录片、三峡水利枢纽整体模型,并实地考察了三峡五级船闸、电厂机组和巨型升船机,目睹了船舶乘坐世界上技术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船舶电梯”从大坝下游驶向上游的全过程,体验了三峡坝区上游“高峡出平湖”的雄伟气势,领略了三峡及其坝区薄雾映青山的旖旎风光...

     通过本次沙龙活动,与会人员对三峡工程的规划、建设和运行有了更为直观、真切、全面的了解,对三峡工程的意义和其发挥的巨大效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长江经济带特别是长三角水利事业一体化发展信心更足,也深深地为中国水利人特别是三峡工程建设者、三峡库区移民们、服务三峡各省区的豪情壮志、牺牲精神所感动、所折服、所钦佩,可谓收获良多、不虚此行。


◆◆〓◆◆〓◆◆〓◆◆〓◆◆〓◆◆〓◆◆〓◆◆〓◆◆〓◆◆〓◆◆〓◆◆〓◆◆〓◆◆〓◆◆〓◆◆〓◆◆〓◆◆〓◆◆〓◆◆〓◆◆〓◆◆〓

 第九届理事会第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

会 议 纪 要       


     2019年8月2日,上海市水利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第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科学会堂一号楼召开。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十五人参加了会议。石小强理事长参加并主持了会议。

     会上,学会秘书处向大会汇报了学会2019年活动情况、2020年学会换届工作方案、《上海市水利学会会费标准及管理制度》。与会常务理事对上述内容进行了认真讨论和审议,原则通过了2020年学会换届工作方案及《上海市水利学会会费标准及管理制度》,按照本次会议的审议意见作出优化和完善。原则通过了上海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方怀瑾同志因工作原因,由罗文斌同志替代其上海市水利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的申请。原则通过了上海市金山区水务局蔡雷英同志因工作调动,由赵云同志替代其上海市水利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的申请。根据学会章程,上述二项申请将经下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正式变更。

     石小强理事长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要严格按照社团局有关规定和学会章程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务必做到有条不紊。为保证学会稳定发展,顺利完成换届打下良好基础。


★☆★☆★☆★☆★☆★☆★☆★☆★☆★☆★☆★☆★☆★☆★☆★☆★☆★☆★☆★☆★☆★☆★☆★☆★☆★☆★☆★☆★☆

聚焦河湖健康体检,汇聚各方专业智慧


     2019年7月10日,由上海市水利学会、上海市水务局(海洋局)科技委联合举办的“上海市河湖健康体检关键技术及应用”技术研讨会(沙龙)在市科学会堂隆重举行。研讨会围绕“两消除两提升”水环境治理和改善目标,探索建立全覆盖、全时段上海市河湖健康体检的关键技术体系及创新业务流程再造等热点话题展开。

     研讨会邀请了聚隆生态、华师大、测绘院和同繁科技等河湖监管行业的产、学、研、政链条的技术专家和团队,就上海市河湖健康体检总体设计框架、指标体系、技术手段和业务方法路径进行头脑风暴,针对河湖健康调查监测治理评价遇到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做了专题演讲,为上海市河湖健康体检的业务化管理和探索提供了技术支撑,开阔了视野和思路。研讨会现场互动频繁,听众提问踊跃,特别在河湖体检指标、河湖健康评估方法、河湖相关大比例尺矢量数据以及从宏观大尺度排查、微观小尺度确认等多层次立体体检经典案例的讨论中,四位技术专家与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业内技术及管理人员,水利学会会员单位、水务局(海洋局)科技委、相关部门和单位、河湖健康顶层设计团队相关单位等8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

学会科技评价工作努力适应改革发展新趋势


     上海市水利学会于2013年8月获得上海市科协科技评价资质,于2016年通过首次复审。学会现有个人会员1123人,单位会员66个。下设水利规划、港口航道、农田水利、水资源水环境、水工建筑、滩涂湿地、防汛、水力发电和土工织物等8个专业委员会。近年来,学会在市科协指导下,紧紧抓住改革机遇,不懈汇聚上海各路涉水科技力量,发挥了多学科、宽领域的学会特色,紧密围绕政府部门和社会需求,充分发挥学会专家和专业委员会智囊团作用,通过承接各类科技咨询(评价),努力开展了系列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且不断为社会提出一些全局性、前瞻性的建议。自2017年1月至今,完成科技评价项目10 项,其中科技成果评价和技术鉴定8项,行业科技人才的评价和举荐 1项,行业科技进步奖推荐1项。

     下一步,学会将继续扩大科技评价工作范围,为梳理国内涉水行业科技成果、加速成果转化搭建好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努力使服务面更广、专家队伍更强、报告更具权威性,继续发挥在涉水行业科技成果评价与咨询、技术开发、集成熟化和转移转化等方面的专业作用,以逐步适应上海市科技领域改革发展的新趋势。


◆◆〓◆◆〓◆◆〓◆◆〓◆◆〓◆◆〓◆◆〓◆◆〓◆◆〓◆◆〓◆◆〓◆◆〓◆◆〓◆◆〓◆◆〓◆◆〓◆◆〓〓◆◆〓◆◆〓◆◆〓◆◆〓◆◆

三航局建成长三角地区最大内河枢纽船闸

     近日,三航局承建的上海市大治河西枢纽新建二线船闸主体结构全部完工,这标志着长三角地区最大内河枢纽船闸基本建成。

     大治河西枢纽新建二线船闸位于黄浦江与大治河交接处,是大芦线(大治河至芦潮港)的西起点,在上海市连接江苏、浙江地区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络中处于咽喉要塞的地位。新建船闸按照三级船闸标准建设,可通行最大载重1000吨级/90标准箱的内河集装箱船,设计年货物通过能力为2900万吨,为长三角地区最大内河枢纽船闸。

     二线新船闸也是上海市首个被列入创建交通部品质工程的水运项目。工程施工中,项目部自行设计了模架一体化工艺,应用于闸室、内外引航道墙身结构施工,减少了混凝土错台等质量通病,提高了结构耐久性和外观质量,获得3项实用新型专利。在桩基施工中,增加声屏障,并将靠近周围居民区的桩基由锤击沉桩改为静压沉桩和钻孔灌注桩,减少噪音对百姓的影响,保护房屋安全。为解决现场100多万方土方出运难题,项目部改陆路出运为水路出运,减少扬尘污染和对乡村道路的碾压,保护了当地环境,也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内河高等级航道整治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连接江浙地区的杭申线(连接上海和浙北杭嘉湖地区)、大芦线(大治河至芦潮港)、平申线(连接上海和浙江平湖地区)、长湖申线(连接浙江长兴、湖州,江苏吴江和上海)等高等级航道均已基本完工。未来,随着二线新船闸的建成投运,将有效提升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网综合集疏运能力。同时,二线新船闸的投运,还将有效提升地区的环境质量和防汛能力,保障城市运营安全,支持地区经济发展。(来源:三航二公司 王国柱)


●●●●●●●●●●●●●●●●●●●●●●●●●●●●●●●●●●●●●●●●●●●●●●●●●●●●●●●●●●●●●●●●●●●●●●●●●

长三角环境治理共担一份责:江浙沪摸清188条跨界河流底数,推进界河协同整治


     为了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长三角各省市相关部门正不断创新、努力探索着。市政府新闻办今天下午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江浙沪协作摸清了188条跨界河流底数,正在推进界河协同整治。

     长三角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工作:

     加强协作规划。持续推进到2020年的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方案和水协作实施方案、《长三角区域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近期重点任务清单》,印发实施2019年重点任务。5月23日,在安徽芜湖召开了长三角区域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工作会议,总结区域协作进展和成效,部署下一阶段协作工作。

     落实协作行动。全面落实区域“三油并轨”,1月1日起长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换低硫油措施,7月1日起提前实施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去年8月以来,联合开展四批区域大气和水源地执法互督互学,交流提升执法能力。落实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完成国家要求的区域PM2.5平均浓度和重污染天数两个指标下降3%的改善目标。印发两个专项工作方案加强柴油货车和港口货运污染治理。

     强化协作保障。科研方面,落实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建设,举办首届“绿色长三角”论坛;组织参加环博会等大型技术展览及论坛,促进环保产学研交流合作。监测方面,实现区域重点地级城市预报预警信息、空气质量常规监测数据、部分超级站和重点源在线数据的常态化共享,制定工作方案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共享。信用方面,加大对严重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戒力度。完善机制方面,青浦区、苏州市吴江区、嘉兴市嘉善县三方政府签署《关于一体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省界区县(市)层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

     经过全市各方努力,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识不断凝聚,力度持续加强,上海的空气、河道、生活垃圾、生态绿地等环境正在加快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逐渐提高。随着审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制度的创新,使得企业办事效率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快,成本越来越低,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通过加强政府监管、引入市场化服务、强化标准和规范的引导,全社会环保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抓环保、促发展、惠民生的良好局面。(来源:文汇)

 

沪ICP备2001368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3102号

Copyright © 2010-2022 All Rights 上海市水利学会 邮编:200020 
电话:021-63844900 E-mail:shanghaislxh@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