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刊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会刊物>>学会简讯
2021第2期  总第74期  2021年06月28日
发表时间:2021-06-29 阅读次数:929次
发表时间:2021-04-02 阅读次数:77次
上海市水利学会简讯
 
上海市水利学会编                2021年第2期 (总第74期)         2021年6月28日  
 
河湖生态护岸技术考察
及《原位利用疏浚泥建设生态护岸技术标准》解读活动
 
         2021年6月17日, “上海市水利学会河湖生态护岸技术考察及《原位利用疏浚泥建设生态护岸技术标准》解读活动”在上海市奉贤区举行。来自上海市、区县水利主管部门和设计单位7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从现场考察渔沥村的生态护岸工程效果开始。该工程项目为奉贤区庄行镇美丽乡村配套河道整治工程,涉及工农港,渔沥港、庄滨河、耀光河、红旗港等5条镇级河道及7条村级河道,均为新建护岸。实地考察可以发现,河道水位变动区域的水土交换及生态恢复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非常重要,生态护岸作为一种会呼吸的生态安全型护岸,能够有效的保障水位变动区的边坡稳定和生态多样性恢复。
         《原位利用疏浚泥建设生态护岸技术标准》解读开始前,堡森(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即梁详细地介绍了渔沥村的生态护岸工程所采用的ISER生态护岸技术与工艺。该项标准的二位参编者,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水利水运分院设计工程师石永超、堡森(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监田旭对标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并就现场代表对于这一新技术的环保、价格、施工以及耐久性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解答。 
         最后,上海市水利学会秘书长徐贵泉作总结发言。对ISER生态护岸技术的生态性以及在美丽河湖建设中的优势给与充分肯定,提倡要将生态性、自然性理念扎根在新一轮河湖建设和管理之中:对设计单位,提倡潜心钻研、交流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用新的思路交出保护生态的好作品;对管理部门,提倡调查研究,寻求合适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途径;市水利学会将努力搭建好这一交流平台,更好地服务于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学会秘书处)
 
●●●●●●●●●●●●●●●●●●●●●●●●●●●●●●●●●●●●●●●●●●●●●●●●●●●●●●●●●●●●●●●●●●●●●●●●
“生态清洁小流域与滨海生态修复技术”考察活动 
         2021年5月27日,上海市水利学会赴金山组织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与滨海生态修复技术”考察活动。本次活动由学会水环境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汀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分别参观考察了漕泾镇水库村湿地和金山鹦鹉洲湿地。学会近二十家会员单位的30余名会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上海汀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谈祥、养护部经理黄淼洋对两处湿地的设计、建设和运行养护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漕泾镇水库村】水库村湿地水域面积约110亩,原本是养殖鱼塘,设计时运用了“水上迷宫”的理念,充分考虑了鸟类、鱼类的栖息特点,营造出“人水和谐,人鸟和谐”的生态图景,也成为了上海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典范。湿地采用的植物物种均为本土物种,野趣十足,乡村的自然生态得到恢复,“拾乡愁,到水库”,令人流连忘返。
         【金山鹦鹉洲湿地】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南部,杭州湾北岸,占地面积23.2万平方米,是上海市第一座海岸带潮滩湿地公园。海岸带潮滩湿地是介于陆域和海洋之间的生态缓冲区域,具有很高的初级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为海岸带及邻近的陆域区域提供着极为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金山鹦鹉洲湿地运用以“生态沉淀->强化净化->生态恢复->清水涵养”为核心净化体系的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对杭州湾水体进行净化,效果显著。在净化水质的同时,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发挥了很好的科普作用,同时兼具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家在考察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对于海岸带潮滩湿地的水体生态修复体系加深了理解,原生态的清洁小流域让大家感受到了新农村的变化,收获颇多,都表示不虚此行。希望通过学会组织的各类考察活动,让广大会员能够学习和借鉴考察中看到的好做法、好经验,助力实际工作中。(学会秘书处) 
◆◆〓◆◆〓◆◆〓◆◆〓◆◆〓◆◆〓◆◆〓◆◆〓◆◆〓◆◆〓〓◆◆〓◆◆〓◆◆〓◆◆〓◆◆〓◆◆〓◆◆〓◆◆〓◆◆〓◆◆〓◆◆〓
上海市水利学会举办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普活动 
         5月12日,“韧性城市·水安全”科普宣传活动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水利学会主办,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上海市堤防泵闸建设运行中心、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等单位联合承办。活动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和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论述精神,承载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为在今年汛期即将来临之际,唤起社会各界对城市水安全的高度关注,增强防灾意识,为提升城市韧性做出贡献。
         本次活动邀请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水务局(海洋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上海市堤防泵闸建设运行中心、本市各区基层防汛骨干、各区河湖管理志愿者等各方人士。
         主题报告会现场布置了防汛科技常识宣传展板,准备了宣传手册。报告会由上海市水利学会防汛专业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刘曙光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院院长刘敏教授、同济大学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胡群芳教授和上海市防汛信息中心郑晓阳教授级高工围绕本次科普主题分别作了题为《上海的灾害风险(从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说起)》、《“霸王级、断崖式”寒潮袭击的教训与思考》和《让防汛减灾插上智慧翅膀》等科普报告。这些报告阐述了新形势下城市水灾害风险防范的重大意义、上海市筑牢水安全风险防控基础的重要举措,以进一步提升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报告会在与会人员与专家进行互动的热烈气氛中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期间,学会还参加了黄浦区应急管理局在上海文庙举办的“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讲解“水安全”、回答与“水”相关的安全话题、发放宣传资料,为学会努力将水利科技知识普及大众、服务社会进行了一次有效的尝试和宝贵的实践。(学会秘书处) 
★☆★☆★☆★☆★☆★☆★☆★☆★☆★☆★☆★☆★☆★☆★☆★☆★☆★☆★☆★☆★☆★☆★☆★☆★☆★☆★☆
观摩水利精品工程,赋能水利新发展理念
——上海市水利学会开展金鸡湖及环元荡岸线贯通项目参观学习活动 
         在建党百年之际、“十四五”开局之年,为深入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治水新篇章,由上海市水利学会水工建筑专委会主办、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办的金鸡湖及环元荡岸线贯通项目参观学习活动于2021年4月28日举行,共有22家会员单位的30余名联络员参加。
         第一站 学习五位一体理念,打造治水新格局
         上午,大家参观了苏州金鸡湖及周边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首先,来到苏州工业园区水利设施管理中心,管理中心总经理李宁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了金鸡湖及周边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工程的建设历程和具体情况。随后,大家来到金鸡湖圆融雕像处,实地考察金鸡湖水环境治理成效。  
         水是城市兴盛的命脉所在,是城市活力的灵性所在。金鸡湖作为苏州“人间新天堂”的象征,是一个集旅游观赏、调蓄和水上运动等综合功能的城市公园型景观湖泊。随着湖泊周边人口、商业的发展聚集,金鸡湖深受蓝藻侵扰,连年上榜苏州水质最差湖泊。
         三峡上海院自2017年中标金鸡湖项目后,迅速组建项目团队,坚持问题导向、突破传统思维,提出控源截污、活水畅流、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智慧管控的“五位一体”治理理念;因势利导,与时间赛跑,建设活水畅流、环湖控导工程;绘就“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卓美画卷,实现“安澜、灵动、生态、智慧”的治水新格局。
         吴侬软语话风光,轻吟姑苏人家,现在的金鸡湖水光潋滟、风景秀美,浩瀚的湖水轻轻晃动着,像一块闪光的绸缎,蓝天白云衬托着她,显得特别美丽。金鸡湖及周边水环境综合治理已初见成效,未来也更加可期,现在的她俨然成为了苏州当地人的骄傲!从金鸡墩到文化长廊、李公堤,处处是景,目目是画…… 
         第二站 学习绿色发展理念,助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下午,大家前往青浦元荡湖参观元荡岸线贯通示范段环境提升工程,三峡上海院黄惠良经理、上海市水利院施震余高工向大家介绍了环元荡岸线贯通示范段工程的建设历程及整体布局,并详细介绍了元荡慢行桥、元荡生态岸线贯通工程示范段(青浦段)的情况。
         环元荡岸线贯通示范段工程是国务院批准的《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和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公示版)明确的重点建设工程。三峡集团勇于担当,践行长三角示范区开发者联盟使命,于2020年5月主动提出承担出资建设元荡慢行桥项目,积极主动配合执委会与青吴两区,共同谋划、共商共建,终于在2020年7月正式开启项目策划、设计、建设全过程。作为该项目的总承包单位,上海院人全力以赴,与时间赛跑,在示范区一体化建设进程中交出了第一幅满意答卷。
元荡岸线贯通工程是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中核心的核心,蓝绿交织的宜居典范。元荡慢行桥实现了元荡岸线青吴两地一体化联通,充分体现了跨区域、跨流域协商共治的一体化战略,“沪苏同心,共创未来”,彰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元素。
         为期一天的参观学习在学会各会员单位之间的交流讨论中落下帷幕,大家满怀收获地踏上了归程。时代的更迭对水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水利人要始终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坚持和时代同呼吸,与发展共命运,将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作为我们将总书记的嘱托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的答卷。(学会秘书处)

 

沪ICP备2001368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3102号

Copyright © 2010-2022 All Rights 上海市水利学会 邮编:200020 
电话:021-63844900 E-mail:shanghaislxh@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