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刊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会刊物>>学会简讯
2022第1期  总第76期  2022年6月29日
发表时间:2022-10-31 阅读次数:791次
上海市水利学会简讯
 
上海市水利学会编                                2022年第1期 (总第76期)                 2022年6月29日  
 

线上科普活动——第二届《城市灾害与风险管理》

小学生科普活动成功举办
 
         2022年5月28日上午,第二届“城市灾害与风险管理”科普活动成功在汛期到来之前举办,由于疫情的原因活动改在线上进行。
         本次活动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主办,上海市水利学会防汛专业委员会、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TC304技术委员会、《Underground Space》期刊、民盟同济大学委员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
         活动通过专家讲堂和科普绘画作品汇报等形式,向小学生科普智慧城市与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在培养小朋友创新、求实意识和能力的同时,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本次科普活动中,共有来自上海、北京等5个城市的31位小朋友提交了科普作品并参加汇报,在线参加人数约150人。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分会理事长、同济大学黄宏伟教授致开幕辞,对各位小朋友和家长以及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能够通过寓教于乐,使小朋友们在本次活动中学有所成、学有所乐,将自己在今天描绘的美好蓝图实现。张洁教授介绍了本次科普活动的目的和活动流程。
         活动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分会副秘书长张洁教授主持。
         上海市水利学会常务理事兼防汛专委会主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教授刘曙光教授围绕《地下空间:洪水来了怎么办?》这一主题向小学生科普了地下空间面临洪水时的防灾科普知识。同济大学教授、中国科协首席科普专家赵林教授就《漫谈桥梁‘涡振’的控制与利用》为题,深入浅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解了桥梁面临“涡振”的情况下如何控制振幅及如何利用“涡振”。小朋友们踊跃向专家提问,在沟通交流中加深了对智慧城市防灾减灾相关知识的认识。
         专家讲堂后,31位小朋友分为A组、B组及C组在3个分会场进行了科普作品汇报,3个分会场的12位专家对小朋友们的绘画作品进行了点评。其中,A组点评专家为武汉大学曹子君教授、同济大学黄忠凯博士、中山大学林沛元教授和同济大学教授张冬梅教授;B组点评专家为大连理工大学裴华富教授、浙江大学吕庆教授、同济大学教授刘曙光教授和同济大学周鸣亮博士;C组点评专家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青松教授、同济大学张东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璐璐教授和同济大学赵林教授。小朋友从自我介绍、对未来智慧城市的构想、智慧城市面临的灾害、智慧城市采用的风险防控技术等角度对提交的绘画作品进行讲解,专家对绘画作品创意进行提问和点评。通过前期绘画及现场汇报,小朋友们在活动中学习了城市灾害与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在展现自己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同时,锻炼答辩技巧并培养了科学求知和实践精神。
         活动最后,张洁教授主持了科普绘画作品汇报颁奖典礼,向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分别颁发了“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小小艺术家”和“小小创意家”奖状。本次活动在增加小朋友们对城市可能遭受的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火灾等认识的同时,让小朋友们学习了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风险管理科学原理,培养了小朋友们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分会秘书长张冬梅教授在闭幕致辞中表示本次科普活动充分展现了小朋友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小朋友们以梦为马,将将绘画作品转化为现实,并对科普活动的承办单位、科普专家、科普点评专家以及在科普活动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程瑞松、王天鹏、陈宏伟、吴双益、马翔宇、姚鸿增等志愿者表示感谢。不少小朋友和家长表示,此次科普活动寓教于乐,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希望以后能参加更多类似的活动。    (学会防汛专业委员会供稿)
 
●●●●●●●●●●●●●●●●●●●●●●●●●●●●●●●●●●●●●●●●●●●●●●●●● ●●●●●●●●●●●●●●●●●●●●●●●●●●●●●●●●●●●● 
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    ——学会召开“提升上海市综合防汛能力座谈会”  
         今年5月12日是第十四个国家防灾日,学会防汛专委会响应今年“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主题,线上召开“提升上海市综合防汛能力座谈会”座谈会。上海市水务(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水文总站、上海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等学会相关成员单位专家代表参加座谈。专家们紧扣会议主题,交流了本单位近年研究成果,就目前上海面临防汛压力之现状,提出了必须重视和加强上海市韧性防汛能力的措施建议,为学会形成提升上海市综合防汛能力科技建言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会秘书处)
●●●●●●●●●●●●●●●●●●●●●●●●●●●●●●●●●●●●●●●●●●●●●●●●● ●●●●●●●●●●●●●●●●●●●●●●●●●●●●●●●●●●●● 
 
2022年科普活动——珍惜水 爱护水 护好大水 喝好小水 
         为响应"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上海市的宣传主题,学会于3月22日主办了以“珍惜水 爱护水 护好大水 喝好小水”为题的2022年科普宣传活动。
         本次活动由上海友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和延吉街道共同承办,让科普活动走进社区。通过科普展板、发放宣传册和志愿者讲解等形式,向居民宣传普及珍惜水、爱护水的理念和知识。以节水优先为载体开展科普宣传,充分调动居民节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学会还将宣传内容通过学会公众号、网站上向社会、市民广泛传播。
(学会秘书处)
 
★☆★☆★☆★☆★☆★☆★☆★☆★☆★☆★☆★☆★☆★☆★☆★☆★☆★☆★☆★☆★☆★☆★☆★☆★☆★☆★☆★☆★☆★☆★☆★☆★☆★☆★☆
关于开展2022年度太湖流域水科技英才奖提名工作 
         3月初,学会根据上海幸福太湖水研究发展基金会“关于申报2022年太湖流域水科技英才奖的通知”的要求,立即组织会员单位开展候选人推荐工作。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堤防泵闸建设运行中心、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水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发展研究中心六家单位分别推荐了候选人,学会秘书处组织进行了资料审查,最终提名六位候选人参与“2022年度太湖流域水科技英才奖”的评选,并于6月21日将提名材料报送至2022年太湖流域水科技英才奖工作办公室。(学会秘书处)
 
〓※〓※〓※〓※〓※〓※〓※〓※〓※〓※〓※〓※〓※〓※〓※〓※〓※〓※〓※〓※〓※〓※〓※〓※〓※〓※〓※〓※〓※〓※〓※〓※〓※〓※〓※〓
世界海洋日 | 上海市2022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
主场活动在线上成功举行 
         今年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自然资源部确定的 “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海的活动主题为“共建和美海岛,发展蓝色经济”。
         6月8日上午,上海市海洋局、崇明区人民政府、上海市长兴岛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以视频形式共同举办了上海市2022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自然资源部东海局副局长唐文胜,市水务局(市海洋局)局长、党组书记史家明,副局长金宏松,崇明区委副书记、区长缪京,副区长张秩通,市长兴岛管委会党组副书记、执行副主任吴召忠,专职副主任徐建卯等领导出席。市发展改革委、经济信息化委、科委、财政局、规划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交通委、农业农村委、文化旅游局、绿化市容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海警局、沿海区海洋局、中国航海博物馆、驻长兴岛央企和产业园区等有关单位(部门)代表应邀参加。活动由上海市海洋管理事务中心、崇明区海洋局承办,上海市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协办。
         活动现场,市海洋局发布了《2021年上海市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介绍了崇明(长兴岛)海洋经济示范区疫情下重点海洋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市海洋局、崇明区、市长兴岛管委会签署了《关于推进崇明(长兴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当天,以“依海而兴、向海图强”为主题的2022上海海洋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围绕海洋强国战略、“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海洋高端装备创新等方面,邀请了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经济室主任段晓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雷坤、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翁震平等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解读与交流,为推动“十四五”期间本市海洋经济、海洋事业的发展和现代海洋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路。(来源:上海水务海洋) 
●●●●●●●●●●●●●●●●●●●●●●●●●●●●●●●●●●●●●●●●●●●●●●●●● ●●●●●●●●●●●●●●●●●●●●●●●●●●●●●●●●●●●● 
2021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发布 
         近期水利部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2021年,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总量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大中型水库和湖泊蓄水总体稳定。全国用水总量比2020年有所增加,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用水结构不断优化。
         2021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9638.2亿m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7.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8310.5亿m³,地下水资源量为8195.7亿m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327.7亿m³。
         2021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0.2亿m³。其中,生活用水为909.4亿m³,占用水总量的15.4%;工业用水为1049.6亿m³(其中火核电直流冷却水507.4亿m³),占用水总量的17.7%;农业用水为3644.3亿m³,占用水总量的61.5%;人工生态环境补水为316.9亿m³,占用水总量的5.4%。地表水源供水量为4928.1亿m³,占供水总量的83.2%;地下水源供水量为853.8亿m³,占供水总量的14.5%;其他水源供水量为138.3亿m³,占供水总量的2.3%。
         与2020年相比,用水总量增加107.3亿m³,其中,生活用水增加46.3亿m³,农业用水增加31.9亿m³,工业用水增加19.2亿m³,人工生态环境补水增加9.9亿m³。
         2021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19m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为51.8m³。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为355m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68,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为28.2m³,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为176L/d,城乡居民人均用水量为124L/d。与2020年相比,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5.8%和7.1%(按可比价计算)。(来源:中国水利) 
 
 

沪ICP备2001368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3102号

Copyright © 2010-2022 All Rights 上海市水利学会 邮编:200020 
电话:021-63844900 E-mail:shanghaislxh@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