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刊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会刊物>>学会简讯
2023第2期  总第80期  2023年6月30日
发表时间:2023-07-03 阅读次数:220次
市水利学会举办“黄浦江与防洪减灾”科普活动
专家共话——母亲河的防洪治涝  
         江南因水而名、依水而兴,孕育出中国最重要的城市经济带之一——长三角地区。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标杆,上海承载领航发展的重任,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苏州河也孕育和见证了上海的发展。
         如今,在黄浦江、苏州河两岸,人们已经习惯于漫步在修缮一新的步道,或是在绿色掩映中搭帐篷露营。然而,在休闲之余,人们很少关注到这些堤岸、水道,以及一道道水闸,实际上承担着更为艰巨的重任——为上海筑起洪涝治理的屏障。
         在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由上海市水利学会主办,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上海市堤防泵闸运行管理中心、长三角人类生态科技发展中心等共同承办“黄浦江与防洪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于5月11日举行。学会会员单位科普骨干、堤防安全巡查管理员、护河志愿者考察黄浦江上游的防洪设施,与专家共聚“浦江之首”,(江浙两大注入黄浦江来水汇聚之地,)听取母亲河防洪治涝历史,既实地体验了水情,增长了科学治水、护水理念,更加强了水旱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学会秘书处)
 
★☆★☆★☆★☆★☆★☆★☆★☆★☆★☆★☆★☆★☆★☆★☆★☆★☆★☆★☆★☆★☆★☆★☆★☆★☆★☆★☆★☆★☆★☆★☆
资深会员座谈会召开
 
         2023年5月19日下午,学会在科学会堂召开“上海市水利学会资深会员座谈会”。会议由学会理事长石小强主持。资深会员们认真听取了学会两年来工作的情况介绍,对学会取得的成绩感到非常欣慰,同时积极对学会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提出了应进一步发挥学会积极向政府作出科技建言的传统,以关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家水网(防洪减灾)骨干工程”,长三角一体化构建生态走廊,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吴淞江整治工程;互花米草生态控制、排水管网“管长制”、港口海岸建设等建议,不断为上海城市的安全和发展出谋划策;提出了学会应该加强网络技术应用的建议,努力尝试网络应用新技术,宣传民生关注问题,有效提升学会在争创星级学会道路上的自身建设能力。
         资深会员们还针对学会科技咨询评价、高层次学术交流等方面交流了看法、提出了建议,对学会新一轮发展充满了期望。(学会秘书处) 
●●●●●●●●●●●●●●●●●●●●●●●●●●●●●●●●●●●●●●●●●●●●●●●●●●●●●●●●●●●●●●●●●●●●●●●●●●●
学会协办第三届《城市灾害与风险管理》小学生科普活动
 
         2023年6月24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主办,同济大学、上海市水利学会防汛专业委员会、民盟同济大学委员会等单位协办的第三届“城市灾害与风险管理”科普活动在同济大学举行。通过专家讲堂、科学游戏、实验室参观和创意作品交流等形式,为小学生们提供了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科普知识,锻炼了求实、创新能力,培养了从小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开幕式后,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台风及海洋气象研究专家李永平教授以《撩开台风神秘面纱》为题,向小学生科普了台风是如何形成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张瑞甫教授以《以柔克刚,化解灾害——建造更安全的房子》为题,带领小学生走入结构智能防灾的知识讲堂。专家讲堂结束后,参会嘉宾上海市水利学会防汛专业委员会孔令婷老师、青岛国信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翔和为专家颁发了讲座证书。
         专家讲堂后,小学生们分组进入科学游戏环节,在科学教练的指导下,领会和体验了地震、海啸、台风等灾害知识及其防治措施,锻炼了动手能力,结交到了新的小伙伴,共同度过了一段快乐且富有意义的时光。
在实验室参观活动中,小学生们学习到了离心力对物体的影响,了解了离心机在研究超重力环境时的重要作用;小学生观察了振动台模拟地震的过程,了解了地震的发生原理以及地震对建筑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在风洞实验室参观中,小学生们了解了风洞模拟台风和龙卷风的原理,认识到强风对建筑、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参加科普创意作品交流的小学生们,带来了自己精心制作的绘画科普作品,展示了他们对城市和多灾害风险管理的想法,每位小学生通过简短的汇报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独特的创意和才华。
         根据小学生们的科普汇报和科学游戏表现,分别颁发了“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小小艺术家”和“小小创意家”奖状。
         不少小学生表示,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经历,希望以后能参加更多类似的活动。”(防汛专业委员会) 
●●●●●●●●●●●●●●●●●●●●●●●●●●●●●●●●●●●●●●●●●●●●●●●●●●●●●●●●●●●●●●●●●●●●●●●●●●●
原位利用,生态修复,环境改善,文明提升
学会举办“生态清洁小流域新型生态护岸技术考察与研讨”活动 
         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贯彻中央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实践。为配合推动该项建设规划的实施,2023年5月30日,上海市水利学会在崇明区举办“生态清洁小流域新型生态护岸技术”考察与研讨,来自上海市(区)水务主管部门、设计单位等30余家学会会员单位8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首先对位于崇明区协北村水系调整ISER生态护岸典型工程进行实地考察。该项目是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融入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具体举措。考察过程可见,ISER生态护岸上植被生长茂盛,挺水植物梭鱼草、芦苇、菖蒲郁郁葱葱,作为一种会呼吸的生态安全型护岸,有效地保障了河道边坡稳定,促进植被恢复和生态多样性,工程效果完全达到消除劣V类河道、提高区域洪涝水蓄滞和排泄能力的设计要求,完满实现了美化河道生态环境、改善区域居住环境的规划目标。
         考察结束后,活动转入花博会议中心进行技术研讨。崇明区水务局王斌副局长首先介绍了崇明区近年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取得成果和经验,进一步加深了与会人员现场考察中的感受和印象。堡森科技公司总经理孙即梁作“ISER生态护岸技术介绍及实践应用”报告,介绍了ISER生态护岸的技术工艺工法以及相关案例,并对同行提出的问询进行解答。上海市水务局水利管理处(水土保持处)蒋跃作“上海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报告,宣讲了上海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重要意义、顶层设计、工作进展、经验做法和经典案例,引起与会人员热烈讨论。本次技术考察与研讨在满载收获的氛围中结束。(学会秘书处) 
◆◆〓◆◆〓◆◆〓◆◆〓◆◆〓◆◆〓◆◆〓◆◆〓◆◆〓◆◆〓〓◆◆〓◆◆〓◆◆〓◆◆〓◆◆〓◆◆〓〓◆◆〓◆◆〓◆◆〓◆◆〓◆◆〓◆◆ 
《2023中国水利发展报告》正式出版 
         日前,由水利部编著的《2023中国水利发展报告》(以下简称《2023报告》)正式出版。 
《2023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全景展现水利系统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并对2023年水利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作出分析展望,向社会呈现一部反映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年度进展的精品报告。 
         《2023报告》聚焦水利重点领域,选题意义重大、数据权威准确、案例典型生动,是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宣传成果。一是全面反映年度重点工作成效。《2023报告》以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条实施路径为主线谋篇布局,集中展示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点水利任务,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水利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效,聚焦国家水网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孪生水利提档升级、水利投融资改革深入实施等取得的新进展,主题主线突出明确。二是突出反映年度工作亮点。为突出呈现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性进展,《2023报告》重点介绍了水利建设投资首次突破1万亿元、《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颁布、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等水利大事要事。三是生动展示基层水利实践的“闪亮火花”。《2023报告》聚焦典型地区在解决农村供水难题、开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建设水美乡村等方面的生动案例,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积累实践经验。 
         《2023报告》全书约44.6万字,设置“综述篇、水旱灾害防御篇、水利基础设施篇、水资源节约与管理篇、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篇、数字孪生水利篇、体制机制法治篇、农村水利水电篇、流域治理管理篇、行业发展能力篇、党的建设篇”等11个篇章。 
         《中国水利发展报告》编委会成员由水利部领导,相关业务司局和单位、流域管理机构负责人担任,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组稿工作。(来源:中国水利)
 
〓◆◆〓◆◆◆〓◆◆〓◆◆〓◆◆〓◆◆〓◆◆〓◆◆〓◆◆〓〓◆◆〓◆◆〓◆◆〓◆◆〓◆◆〓◆◆ 〓◆◆〓◆◆〓◆◆〓◆◆〓◆◆〓◆◆  
                 
         ★5月25日下午,学会在科学会堂召开学术工作例会。对本年度举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原则意见、下阶段支持建言的重点学术研讨方向、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激励办法等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
         ★4月21日下午,学会在科学会堂召开科普工作例会。会上总结了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科普活动经验,与会人员就如何开展好科普活动积极建言献策;讨论了5.12防汛减灾日活动安排,并初步策划了后续科普活动。
         ★4月14日,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第三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在松江区召开。会议听取了秘书处关于学会2023年工作计划及一季度工作完成情况介绍;审议了《上海市水利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和学会理事人员变更等事项。
 

沪ICP备2001368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3102号

Copyright © 2010-2022 All Rights 上海市水利学会 邮编:200020 
电话:021-63844900 E-mail:shanghaislxh@aliyun.com